但在追求变革的路上,有些人却丢掉了信念,走远了与百姓的距离。
在抗日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,红军里头有两个人地位挺高的,却背叛了大家。一个是军长,另一个是政委。
投敌之后,人生路就走到了尽头。虽说熬到了新国家成立,可最后的下场还是让人挺感慨的。
【被寄予厚望的队伍】
1933年7月份,鄂东南的苏区那是喜气洋洋啊,为啥呢?因为大伙儿刚把第四次反“围剿”给漂亮地打赢了。这一仗,真是把国民党反动派给打得没脾气了,咱们党呢,也借着这股劲儿,开始琢磨起新的打仗计划和地盘安排了。
8月1号那天,鄂东南道委按照上面的要求,把湘鄂赣军区的独立三师和赣北独立师的河北指挥部门给合并了。
结果,红军的另一个队伍诞生了,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,大伙儿也都习惯叫它湘鄂赣红军第十七军。
在这之前,不论是湘鄂赣那边的独立第三师,还是赣北的独立师,那可都是各自地盘上的尖兵部队。
红17军的诞生,其实就是把各路人马聚到一块儿,来了个高手联手。这支队伍被寄予厚望,以后跟国民党反动派干架时,他们可是主力军。
【曾经的进步士兵】
湘鄂赣地区联手组建的红17军,本应像初升的太阳那样,越来越强盛,展现出惊人的力量。但问题在于,军中的关键领导岗位上的人选,悄悄地为日后的挫败种下了根由。
张涛,其实本名张高寿,湖南人,后来成了红17军的军长。他最早是在湘军里头,跟着大名鼎鼎的唐生智将军,一块儿参与了北伐,经历了不少战火硝烟的洗礼。
后来北伐战争一路胜利,国民党的军队也跟着进行了整编。张涛因为在北伐时打得挺好,就被挑进了国民革命军的第36军。
那时候,张涛的政治训练是由后来声名显赫的开国将帅黄克诚负责的。没多久,张涛就特别敬佩黄克诚的刚毅正直,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指路明灯,事事都想以黄克诚为榜样,向他看齐。
那时候的张涛,不仅是个一直努力向前的战士,还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年轻人。由于他平时表现得很出色,所以职位不断往上升,最后当上了小领导。
之后,黄克诚跟国民党彻底翻了脸,张涛呢,他决定跟着自己的老师走。
他们一块儿去了红军在鄂东南的老巢,就是湖北的阳新。到了那儿,张涛就正式入了党,还当上了红军的一员。黄克诚对这个新来的手下也是特别器重。
刚到鄂东南那会儿,黄克诚就被委以重任,成了红五军五纵队的政委,张涛呢,也被提拔为五纵队第八大队的头儿。
张涛刚加入红军时,表现得非常出色。后来长沙战役打响,他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,勇猛得很。可惜啊,就是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,张涛受了重伤。
跟北伐战争时的一帆风顺不同,那时候红军在国民党面前还处于下风,所以打败仗和有人牺牲是在所难免的。这也是张涛头一回经历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时刻。
伤养好后,张涛选择留在平江,他当上了游击大队长。那段时间,他工作干得很出色。
当红16军组建之际,张涛这位老将迎来了新机遇。他以前跟着黄克诚南征北战,立下不少战功,吃过不少苦,在我党高层将领心里留下了挺好的印象。现在,他终于被提拔成了干部。
他陆陆续续做过16军的副头头,还有独立三师的一把手这些大官。
这名以前挺普通的士兵,经过努力,现在总算有了自己挑大梁的能力。
但那时候的张涛,已经历过生死边缘,没了导师在身边指路,他能不能真的管好一支厉害的队伍,这可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。而当上湘鄂赣红17军的军长,对他来说,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。
【地主出身的红军干部】
说到湘鄂赣红17军里另一个关键岗位出问题的人,那就是军政委,他的地位仅次于军长。
红17军的政委是方步舟。跟很多来自穷苦家庭的红军干部比起来,方步舟的背景有点特别。他老爸是湖北大冶的一个地主,那时候,他们家可是相当有钱。
所以他有机会接受了优质的学习,后来成功进入了黄埔军校,跟好多有名的将领都做了同学。
北伐那会儿,方步舟在国民党20军里,从一个小排长一步步升到了营长。到了1927年,他下定决心,跟着贺龙元帅走了,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,然后又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。
他就这样实现了转变,从一个地主阶层的人成为了工农红军的一员,后来被安排进了红四军。
在队伍里,方步舟可是个文化人,这在队伍中可不常见,而且他还接受过高级的军事训练,是个难得的战士。他打起仗来,既聪明又有胆识,表现得非常出色。就这么着,短短两年时间,他就一路升到了红四军第10师26团的团长位置。
湘鄂赣红17军成立那会儿,方步舟已经当过师长、军长了,这些都在他的经历里头写着呢。
能讲出红17军那两位主要头头的人,以前可都是正宗的红军好战士,表现特别出色。
把红17军托付给他们,说明红军的高层领导很信任他们。
可当真正的难关摆在眼前时,那两位本该表现出色的红军大将,却一个个出了岔子。
【骄兵必败,背叛信仰】
1934年1月份,湘鄂赣红军遭遇了第五次大规模的“围堵”。红17军在这前几个月已经组建完成,现在他们个个精神抖擞,斗志满满,准备往鄂南地区挺进。
一开始,红17军表现挺出色的。他们先是用了个巧妙的战术,把湖北通山县城给围了起来,让敌人不得不把主要兵力调回来防守。接着,他们动作飞快,趁机就溜进了大幕山里头。
之后,红十七军迅速往南赶,使劲攻打燕厦镇。尽管那边敌人兵力挺强,所以在攻打时没能彻底消灭郭汝栋的队伍。
后来在攻打木石港的主力战役里,红17军的战士们拼命打敌人,把那边儿的所有敌军碉堡都给拿下来了,干掉了差不多一千个敌人。
那时候快过年了,木石港那一仗打赢后,红17军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,有的人甚至说要“杀回木石港,回家过个安稳年”。
对普通士兵来说,打赢一场仗能让他们士气大涨,但将领们却不能太快高兴起来。
张涛和方步舟两个人明显踩了骄傲自满导致失败的坑,他们因为取得了一些小成就,就开始飘飘然,放松了警惕。
木石港那场仗打赢后,他们没有继续往前冲,也没带着队伍去别的地方打仗,反倒是直接在木石港停了下来,开始休整。
这一歇就是满满的七天,在这段时间里,那个早先被红军打退的对手郭汝栋,悄悄地指挥周围的军队行动起来,一点点靠近了红17军。他给红17军套上了一环又一环紧密的包围圈,就像布下了天罗地网。
那时候,红17军的战士们还都乖乖听着军长和政委的指令,站在原地一动不动,啥也没察觉到。他们心里还盘算着,等休整完毕,再去打个漂亮仗,然后就可以欢欢喜喜过年了。
1934年大年三十晚上,红17军动身前往王文驿。可刚到那,四面八方就冒出大堆敌人,把部队团团围住。这下可好,一场恶仗立马就爆发了。
在王文驿这个地方,红17军跟国民党军队打了整整一天一夜。尽管战士们都特别勇猛,拼尽全力在战斗,但因为他们是仓促迎战,敌人数量又比我们多,所以最后还是被敌人打败了。整个队伍里,只有那么几百号人能够冲出来。
这场仗打下来,红17军的主力几乎全没了,这支刚建立起来的队伍,就这么没了。
导致这次失败的关键人物张涛,本应遭到重罚,可他却在被停职反思那会儿,借着去医院看病的由头,悄悄溜走了,不再跟团。
几年后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,可他还是没回原来的队伍,反倒是投了国民党,在国民党的一个地方部队里当上了营长。
说到他的伙伴方步舟,那会儿他爽快地认了罚,跟着红17军剩下的部队一起编进了红16师,当上了师政委。后来原师长牺牲了,他又挑起了师长的担子,带着队伍在地方上打了三年的游击。
1937年那会儿,在通山县黄沙铺镇的梅田村,方步舟带着队伍跟敌人干了一仗。结果,他们又被敌人给围住了。这回可惨了,不光很多兄弟白白丢了性命,就连他的老婆也被敌人给抓走了。
等他带着剩下的队伍回到大军里,上头给了他撤职的处分。这回,方步舟效仿了他之前的搭档张涛,找了个外出的机会,悄悄溜走了。
比张涛更让人恼火的是,方步舟一离开红军,立马就投奔了国民党军队,还把知道的那些红军的秘密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敌人。
多亏了方步舟提供的情报,国民党军队在攻打湘赣鄂根据地时,赢了一仗又一仗,这使得红军部队遭受了惨重的伤亡。
结果如下:方步舟背叛之后,在国民党那边混得风生水起,官职一路飙升,最后当上了国民党军第八游击纵队的少将司令。这么说吧,他头顶的那顶司令官帽,是用不少红军好汉的鲜血换来的。
【对比鲜明的同名队伍】
但在整个红军大家庭里,像张涛、方步舟那样的坏人毕竟不多。还有一支跟湘鄂赣红17军名字一样的红军队伍,他们的头儿,军长和政委,跟张涛、方步舟这两个人比起来,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在红军的故事里,除了大家熟知的湘鄂赣那边的红17军,其实还有另外一支也叫红17军的队伍,他们就是当时在江苏地区很出名的江阴红17军。
江阴红17军一开始是江苏那边的红13师,后来因为打仗的策略变了,就扩大队伍,变成了江阴红17军。
江阴红17军的领头人是蒋云,他老爹是江苏江阴那边挺有名的一个老中医。蒋云打小就勤奋读书,受过挺好的教育。到了北伐那会儿,他就去当了兵,后来转投了红军,一步步历练成了咱们军队里出色的领导。
江阴红17军的政委是徐鸿英,他最初是江阴澄江那边一个小学校的校长。后来呢,他接触并认同了我党的那些思想和主张。于是,白天他还是照旧当校长,但到了晚上,他就开办夜校,亲自上阵当老师,给老百姓们讲授革命的道理。
后来,徐鸿英加入了共产党,成了江阴城区党支部书记。从那之后,她随着党的步伐不断前进,跟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。等江阴红17军成立起来,她又挑起了军政委的大梁。
1932年的时候,这位才29岁的红军领头人,遭到了敌人的狠毒杀害。
他的伙伴徐鸿英,在1934年4月份的时候,于江西湖口的一艘船上,遭遇了敌人的突然袭击,结果英勇地献出了生命。
蒋云和徐鸿英,身为红军的指挥官和坚定的共产党员,他们誓死守护自己的信念。他们的英勇事迹,会被后人永远铭记,名垂青史。
然而看看张涛和方步舟吧,他们以后的日子,铁定会被人看不起。
【叛徒的结局】
解放战那会儿,我军战斗力超强,张涛呆的那个国民党军队没多久就被打垮了。他呢,老样子,又一次脚底抹油,溜之大吉了。
之后,他溜回了自个儿的家乡,等到新中国成立后,就安安稳稳地做了个庄稼汉。
后来因为在土地改革里干得挺好,他还被选为了村长,那时候他才琢磨着想重新回到我们党里来。不过组织后来查了他的老底,最后既没有惩罚他,也没同意他回来。
最后,张涛一辈子都以农民的身份走到了尽头。
说到军政委方步舟,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眼瞅着局势不对头,他就带着队伍在浙江那边起义了,向我军表示归顺。
由于他主动归顺并且之前为革命事业出过力,组织决定不计前嫌,还是给他安排了个官职。等新中国成立后,方步舟就在南京青龙山林场当上了副科长。
可能心里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家,方步舟晚年回到大冶项谷文村的老家后,就很少跟乡亲们聊起以前的事情了。
他放下了其他事情,转而拿起笔头,创作了好几本讲述战争岁月的回忆录,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。一直写到1990年,方步舟在南京安然离世。
【结语:】
到如今,了解那两位曾对我党倒戈相向的红军将领的人依然寥寥无几,不过要是聊起他们,大家往往都是既恼火又感慨。
真是让人恼火,他们怎么这么没定性,一考验就露馅了。想想都可惜,要是他们能守住底线不叛变,说不定建国后也能混成个开国将领,多风光啊。
当然,也有人认为他们做了太多坏事,应该受到更重的处罚,像这样轻轻松松地过完下半辈子,实在是便宜了他们。
但说到底,历史的画卷里,能被后人记住的都是那些真正出色的战士,像张涛、方步舟这类人,终究只是过往云烟,微不足道。